小兒科專科醫師 駱鴻銘
mailto:peddrluo@ms3.hinet.net

  對一般大眾而言,吹到風比較容易「受涼」;每次在門診時問診,病人都會指陳歷歷的說,因為昨天少穿了一件衣服 、昨天晚上小孩踢被子,肚臍露出來吹到了風,所以感冒了(受涼了!);傳統中醫的觀念也認為吹到風才會引起感 冒,所謂的「傷風」一詞正是由此而起;氣象局每次遇到冷鋒過境也不忘在新聞稿中好心的提醒一般大眾要注意添加 衣物,以免感冒,正式的為感冒與冷空氣之間的關係背書,成為官方認可的觀念。整個社會似乎都已有這樣的共識( 在這樣多元化的社會裡,倒成為一個異數),認為感冒就是因為受涼所引起,多穿些衣物就能預防感冒。

  讓我們一起複習最近科學界做的一些實驗。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所做的一項實驗證明,讓一群自願受測者故意少穿一些 衣服在雪地中跳躍,並不會比同時間待在室內的人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美國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基地也做了一些重要 的觀察實驗證明,長年待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基地中的人幾乎不會感冒,除非有人造訪;來訪者在無意間帶入的一些病 毒,在環境中散佈、使人生病的情形,一如其他氣候中的狀況。這兩個實驗證明,僅僅是「冷」或「吹到風」,並不 會使人「感冒」。

  這些實驗的確很有說服力,然而讓我們考慮一下冷空氣實際上可能對呼吸道造成的影響。首先,冷空氣有可能影響到 呼吸道的一個重要功能:纖毛運動。

  人體的呼吸道被一層黏膜毯所覆蓋,上面佈滿了細小的纖毛。這一層黏膜與纖毛具有很重要的保護功能,絕大多數的 病原體或物質會被黏膜擋住,使這些有害物質不會進入肺部,不斷以同一個方向(當然是向外)運動的纖毛則會將之 排出呼吸道。要使這一層保護毯發揮作用,必須依賴黏膜具備足夠的黏性(才能粘住異物)與水分(才能發揮向外排 出的功能);任何破壞其平衡的因素,都會使呼吸道比較容易受到病源的感染,例如:有害或刺激性的化學物質、吸 煙、乾燥等。

  冷空氣會使黏液的分泌增加,也如乾燥一樣會使呼吸道黏性增加,而使異物的排出減緩。

  其三,是對肺部本身。當冷空氣直接進入肺部,會刺激肺部釋放出一種引起氣管收縮的化學物質──組織胺。如果有 過敏體質(氣喘、即呼吸道過度反應),就會引起喘鳴。目前已經知道,有一種運動引發型的氣喘,可能就是因為運 動時直接張口呼吸,大量未經溫度調整的空氣直接進入肺部所引起,而與運動本身無關。

由以上的片段,我們可以拼湊出以下的結論:
  (1)要得到任何呼吸道的感染,首先必須接觸到病原菌;
  (2)在同樣接觸到病原菌的條件下,呼吸到冷空氣的人可能比較容易受到感染。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論出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1. 在戶外,盡量使用鼻子呼吸,不要直接張口呼吸
  2. 多喝水,可使黏膜保持濕潤,提高纖毛運動的效率,有利於清除異物
  3. 勤洗手,避免將病原菌帶入口、鼻
  4. 盡量避免與生病的人接觸,流行季節少出入公共場所
  這個結論其實也並不新鮮,最重要的,不要再把吹風與感冒混為一談。居住在天母地區的人也許會注意到,美國學校 與日橋小學的學生穿的衣服明顯得要少於台灣的學生。難道外國人比較不會感冒嗎?我不相信。我對兩個小孩的穿衣 哲學,也一向與老外相近,「寧可少穿,決不多穿」,晚上睡覺也不刻意多蓋被子,更不會像許多父母一樣,半夜特 地起床將踢掉的被子掀上,他們似乎也沒有因此常感冒。門診時常見許多老一輩照顧的嬰兒因為衣服穿太多引起新生 兒的膿痂疹(pustulosis),正是「多穿衣服才能預防感冒」觀念的受害者。因此,希望這篇文章能引起國人的討論 與注意,逐漸建立起感冒是病毒引起,不是「傷風」的觀念。